日前,茅臺集團習酒公司邀請的記者采風團從全國各地匯聚到生機盎然的赤水河畔,在習酒鎮陽雀臺上欣賞著中國美酒圣地氤氳升騰的景色。從觀景臺一眼望去,赤水河兩岸層層排開的釀酒廠區讓人倍覺震撼。
這里是當年紅軍二渡赤水的戰斗遺址,紅軍四渡赤水中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軍民深情至今仍在當地廣為流傳。
在這里,記者邂逅了幾位從北京遠道而來的朋友。他們從云南返程至此,聞香下馬,流連忘返。他們對習酒的“后廚”很是好奇,經過協商溝通,得以準允隨團一起參觀。
在酒庫品酒時,幾位北京朋友取上一杯陳年老酒,慢慢品咂,細細品味,感悟道:“酒品如人品,好酒應陳釀,君子須修養,不可以莽撞!
一場美酒之旅,竟讓人體悟到人生的修為,典型的內涵派品牌魅力,習酒在這一刻做到了。
習酒內涵派的品牌魅力是如何煉成的?是哪些力量支撐了習酒的綻放?綻放背后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隨著采訪的深入,答案逐漸清晰。

制酒五車間下沙

制曲
草創 兩次無中生有
回顧60余年建廠史,習酒廠,可謂一路艱辛一路歌。
習酒廠始建于1952年。仁懷縣工業局為發展釀酒工業,派有關人員從茅臺鎮沿赤水河順流而下考察,后又委派時任茅臺酒廠副廠長鄒定謙在黃金坪購買了村里一家作坊和兩家民房,草創建成“仁懷縣廊廟酒廠”。新建的酒廠有30多位工人,采用茅臺酒生產工藝,年產散裝“貴州回沙郎酒”約100噸。
為什么選擇在黃金坪建廠?據了解,當年仁懷縣工業局派專家沿赤水河下游考察,發現此地距離茅臺酒廠只有50公里左右,水質很好,生態環境也和茅臺酒廠相似,是理想的釀酒之地。但當時此地并不叫“黃金坪”,而是叫“黃荊坪”,顧名思義,荊棘叢生,貧瘠而荒涼。在此建廠,等同于白手起家。后來因為習酒廠的效益、規模不斷提高,帶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才成了人們心目中名副其實的“黃金坪”。
1958年,由于客觀原因,酒廠生產被迫中斷,新生的“習水縣廊廟酒廠”(此時黃金坪已經劃歸習水縣)停工,工人解散。不到三年的時間,廠房和設備因無人打理,遭到嚴重損害。
1962年,當地政府決定重建酒廠,并指派曾前德、肖明清、蔡世昌等三人負責。
曾前德的兒子曾凡君子承父業,如今是習酒廠的副總經理,挑起技術大梁。據他回憶,當時上級主管供銷社只給了20元錢作為重建的本錢。而廠房閑置三年后千瘡百孔,釀酒的設施是基于醬香型酒建造的,然而繼續生產醬香酒,成本高、周期長,20元投進去可能連個泡也不冒。怎么辦?酒廠決定先烤制小曲白酒,成本低、周期短、價格低廉,既符合重建的客觀條件,又滿足了群眾需求。
于是,廠里用這20元錢添置了烤酒的設備、工具,尤其是計量器具。當地的群眾對重建酒廠十分支持,紛紛來幫忙,包括砍伐木材、修繕房屋等專業的泥瓦木匠活,大家也都無償地干。
萬事俱備,但問題出現了,當時的三位負責人對烤酒一竅不通,于是又遍尋當地的老酒師虔心求教。就這樣,酒廠在磕磕絆絆中重新運作起來。
小曲白酒,是我國南方各省普遍流行的酒種,是我國白酒的一個大宗級品類。酒廠當時烤制的是川法小曲白酒。此酒由于操作簡便、生產簡陋、發酵期短、用曲量少、出酒率高,在物資緊缺年代,發展很快,年產規模曾達70萬噸左右。
1957年,中央食品工業部曾組織全國14省的相關專家對川法小曲白酒的釀制技藝進行總結、推廣,1963年,貴州輕工所研制成功麩皮根霉酒曲,以替代傳統的藥米小曲,因為出酒率更高,很快在南方各省推廣開來,并被一直沿用。
升級 不負赤水河
盡管川法小曲酒在當時很受歡迎,但在運行了3年之后,也就是酒廠劃歸習水縣管轄并改名“習水縣廊廟酒廠”的第二年,酒廠負責人已經熟練掌握了釀酒行當里的各種門道。
曾前德和領導班子商量說,倚著赤水河畔烤小曲酒,大器小用,肯定沒得前途。于是,廠里再一次“膽大包天”地學習釀制大曲濃香酒,由曾前德主持成立濃香型大曲酒課題小組,先是到河對岸的四川廊廟酒廠學習,然后回到廠里反復試驗。
憑借赤水河的生態優勢,以及他們的勤奮和智慧,當年就成功釀制出香濃味正的濃香型大曲酒,而且原糧出酒率達到42.7%。盡管出酒率在今天看來不值一提,但對于一個剛剛學會釀造大曲酒的酒廠來說,卻是一個很高的起點。
文化大革命爆發,習水縣郎廟鄉改名“紅衛公社”,廊廟酒廠也隨之更名為“習水縣紅衛酒廠”(地方國營),以生產“紅衛大曲”而名動四方。1974年,“紅衛大曲”更名為“習水大曲”,該產品名稱沿用至今。1976年,“習水縣紅衛酒廠”更名為“貴州省習水酒廠”。
習水大曲自上市之日起,就深受消費者的喜愛。1985年,習水大曲榮獲“群眾喜愛的貴州產品”酒類第一名。同年10月,習水大曲榮獲國家商業部“金爵獎”。11月,習水大曲被選定為國家名優酒,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
因為地處四渡赤水遺址,經常會有回訪故地的老紅軍和云游四方的社會名流路經酒廠駐足小憩,他們在喝了習水大曲后無不贊嘆有加。尤其是著名作家魏巍重訪長征路時,到習酒廠參觀后,揮毫題詞“金牌在望”四個大字。后來,魏巍還欣然接受酒廠的聘請,擔任《習酒報》的顧問。
探秘 習酒逆生長的秘密
看似輕易成功的習水大曲,背后卻是歷代習酒人披荊斬棘的艱苦創業史。
據曾凡君介紹,草創時期的習酒廠,困難境況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廠房陳舊、設備簡陋,企業經營捉襟見肘;沒有電,生產基本靠手,沒有路,運輸基本靠走,限制著酒廠的發展。
1967年酒廠收歸國營后,政府對酒廠建設十分重視。1970年,習水縣政府給酒廠配了一臺6350型的柴油發電機。盡管當時年幼,但曾凡君今天提起這臺柴油發電機,卻對產品型號記憶猶新,往事歷歷在目。
他說,當時酒廠不通公路,工人們先用汽車把機器從縣城運到酒廠下游的土城,然后乘船沿赤水河往上游,由纖夫一直拉著走到二郎灘,再由工人們一步一步地抬到酒廠。機器有了,但廠里卻沒有人會用,只得請來懂機器的兩位知青一起研究。當電燈隨著馬達聲亮起來的時候,工人和當地的群眾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有了電,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機械化生產的問題。酒糟從甑鍋里起出來到入池發酵,中間需要快速降溫,這一環節叫“攤涼”,這在濃香型大曲酒的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在沒有電力設備之前,這一環節完全靠人工用麻袋、芭蕉葉來扇風降溫,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生產環境高危。有了電之后,他們就用木材仿制出一臺攤涼機,構造與鋼鐵制的攤涼機完全一致,甚至齒輪都是木材做的。
如今這臺木制的攤涼機已經成為習酒廠機械化起步時期的文物,同時也成為習酒人堅韌和智慧的象征。
據曾凡君介紹,最能體現習酒人草創時期精神面貌的,是1973年赤水河沿河公路修到酒廠后的一場運動會。
當時酒廠已經有20多位工人,大家除了工作,業余生活相當枯燥。在地無三尺平的地界,新修的公路依然崎嶇不平,跟一般的土公路沒有太大的區別。但酒廠還是在公路上一段100米長、相對平坦的路面上舉行了第一屆職工運動會。盡管這是一場再簡陋不過的運動會,習酒人也戲稱其為“短路運動會”,但卻津津樂道至今,因為它集中體現了第一代習酒人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求新求變、在山溝里創立大品牌的強烈愿望,值得傳承和弘揚。
飛躍 在大舞臺上跳舞
1988年,這是一個習酒廠值得銘記的年份。當年8月,習字牌習酒(52°大曲醬香酒)被評為國家優質酒。這是繼習水大曲之后,習酒廠獲得國家級殊榮的第二款產品。同年12月,兩款產品雙雙榮獲國家商業部第三屆評酒會金爵獎。習酒廠從此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不過,習酒廠研制醬香酒,卻頗費了一番周折。早在1977年,習酒廠就已經在曾前德的主持下,開始根據茅臺酒的釀造工藝研制大曲醬香酒,并獲得成功,但因為種種原因,并未正式投入生產。
直到1981年,貴州省商業廳向貴州省科委申報關于貴州習水酒廠研制生產醬香型習酒得到同意,由貴州省科委作為正式科技項目下達,并下撥3萬元作為生產試制經費。
獲得批準和指導,讓這群熱愛赤水河,誓讓習酒邁向世界的習酒人把這片土地上所有釀造大曲醬香酒的基因幾乎發揮到了極致,所釀的酒,在短短時間內就開始斬獲全國大獎。尤其在1988年之后,濃香型習水大曲酒和醬香型習酒在各種國內、國際評比活動中不斷榮譽加身。
與此同時,習酒廠在各種企業質量管理評比中折桂奪冠,企業生產和質控不斷獲得集團大獎,相關負責人也屢屢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與紛至沓來的各種獎項相對應,習酒的市場影響遽速提升,企業規?焖贁U張,產業地位和社會影響也在快速提高。
然而就在習酒連續10年高歌猛進的時候,1997年,受市場環境和產業調整的影響,習酒廠經營驟然陷入困境,遭遇了建廠以來最大的挫折和最嚴峻的考驗。當時白酒行業陡然受挫的企業不止習酒一家,而是一個群體的現象,其中最典型的是因“央視標王事件”而備受詬病的秦池集團。
習酒公司總經理鐘方達在反思這段歷史的時候說,當時的習酒在媒體的曝光度和社會的關注度上,跟秦池相當。不同的是,秦池坍塌是因為企業根基不穩,銷售增長過快而透支了產能,而習酒則是因為大規模的基建投入與產能擴張,而醬香酒生產的成本高、占用資金多,周期長、初期資金周轉慢等原因,導致企業舉步維艱。
涅槃 在茅臺集團的旗幟下重生
1997年,在貴州省政府的主持下,茅臺集團開始對習酒廠實施兼并,兼并前后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據老一輩的習酒人介紹,當時的兼并過程驚心動魄,五味雜陳。但在今天看來,這場兼并的意義卻非同尋常。
就在并入茅臺集團次年的1999年,習酒廠的各項經濟指標就開始大幅度增長,銷售收入1.2億元,實現稅金2167.7萬元,實現利潤500.44萬元,扭轉了企業連續6年虧損的局面。
并入茅臺集團之后,習酒廠不僅在銷售規模、社會影響等方面持續攀升,而且在企業管理、產能優勢、質控水平等方面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尤其是茅臺集團的管理經驗給習酒廠帶來的系統性變化,涵蓋釀造技藝、科技研發、產品質控、營銷創新、企業文化、精英團隊、體制機制等諸多方面。
在企業定位上,兼并之初,習酒對茅臺集團全品類戰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在中高檔濃香型白酒的市場競爭中成績顯著;而自2008年以來,在持續保持濃香酒市場優勢不變的前提下,習酒廠以滿足中高檔及大眾醬香酒消費需求為突破點,憑借高性價比的大曲醬香酒在市場上快速打開局面,成為茅臺集團旗下醬香民酒市場的一支生力軍。
受產業調整的影響,盡管近幾年來習酒的各項經濟指標歷經波折,剛剛開始恢復增長,但在反思和總結產業調整應對經驗時,習酒公司總經理鐘方達顯得很從容:“與上一輪產業調整相比,習酒的抗風險能力已經今非昔比,市場基本面表現良好,資金鏈也很充裕!
客觀上講,本輪產業調整成了習酒廠被茅臺集團并購之后,戰略決策水平提升的一次大考。而習酒廠的實際表現也確實可圈可點,應對措施顯然理性、開放,更有遠見,不是簡單地局限在調整收支、收縮市場、聚焦單品等一招一式,而是著眼未來、謀變全局。
從荊棘叢生的“黃荊坪”到今天富饒繁盛的“黃金坪”,習酒廠在這片土地社會、經濟、民生,乃至文化生活發展升級過程中承擔著驅動源的角色。
今年上半年,習酒公司時間過半,任務過半,銷售實現了近10%的增長,單品增幅更是高達58%。在前不久評出的中國品牌500強榜單里,習酒公司位居168位,首次進入了白酒行業前十強,名列第八。談到這些成績,總經理鐘方達顯得很淡然,他說,這幾年遇到了行業的調整,但是習酒公司堅持貯存老酒,不賣新酒,堅守工匠精神,取得現在的成績并不意外。
60余年來,習酒廠受恩于這片水土的惠賜,在山溝溝里無中生有、白手起家,歷經市場跌宕起伏的磨煉,終于修成君子品德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