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關鍵的常常只有幾步,當曾前德接到主持習酒廠復建工作的命令時,心中一定是這樣想的。從一個小學教師,小學校長,純粹的外行轉型為酒廠負責人,這個人生的跨度,簡直像玩笑一樣,真是太刺激了!
但是,曾前德是建設性人格,沒有認為這是個玩笑,反而認為這是個機會,二十多歲的曾前德從小學校長的崗位上決然轉型,以最初的3個人為引子,打通了習酒事業的任督二脈。
廊廟酒廠在經歷了最初兩年的風光之后,因為歷史原因停產了。但是,人們要喝酒啊,無視人民的需求無異于掩耳盜鈴,條件再艱苦也要面對現實。1962年,仁懷縣回龍區黨委政府決定重建酒廠,重新開展釀酒工作,酒廠由回龍區供銷社管轄。
這次派了個外行來——曾前德,一個小學教師,還擔任過小學校長。參考后來習酒廠、習酒公司的發展歷程,曾前德后來竟然發展成了一個行業內鼎鼎大名的釀酒專家,在他的主持下開發了至今依然名滿天下的“習水大曲”、“老習酒”。
曾前德
1962年9月,曾前德帶同肖明清、蔡世昌兩位同志,“釀酒三人組”重新蹲在原來廊廟酒廠的舊址上思考問題——必須要思考啊,因為,酒廠已經廢棄3年(其間1959年還在原址上開過硫磺廠,但是很快就在當年倒閉,以后廠房設備都處于閑置狀態,成為往來客商放牛郎遮風擋雨歇腳過夜的好所在),剩下的就是一堆殘磚斷壁,“一地的耗子屎”。供銷社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他的時候,也沒有給他錢,一切靠他們三個自己解決,“白手起家”,全憑想象力。
百廢待興,但是一無錢二無人,當真是耗子吃烏龜,不知道從哪里下嘴。知識分子不但善于思考問題,還要善于解決問題,三個人經過深思熟慮,一致決定以烤小曲白酒先行起步。
所謂“小曲白酒”,是一種釀酒工藝,它周期短見效快進入門檻低,但是品質上跟大曲酒(也是一種釀造工藝)就很難相比了。
用市場經濟的眼光考察,當時曾前德的這個解決方案無疑是英明的,錢少,一定要投資少見效快,周轉越快資本就長大得越快。面對的是空白市場,根本沒有市場競爭,是獨孤求敗的局面,基本上也不用發愁銷路。
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那么復雜,只是面對的問題是具體而堅硬的——沒錢!那么好吧,品質就先讓一讓,先干起來再說。
據后來長期跟隨曾前德的呂相芬回憶,以及參考知情人和親歷者的回憶文章,曾前德是個雷厲風行,敢想敢干的開創型人物,而且脾氣不太好。

習酒原總工程師呂相芬
據呂相芬回憶,當時曾前德才20多歲,大約是一九七幾年的一天,他們幾個工人正在院子里碎曲——大曲酒所用的“大曲”,是用小麥為原料發酵加工而成的,成品是1尺見方的餅狀物,在使用之前要先行破碎成顆粒狀。以前碎曲都是用棒槌手工搗碎,或者用石碓來舂,手工勞作,非常辛苦。
1970年,習水縣政府配給了酒廠一臺6350型柴油發電機,結束了這家釀酒企業沒有電的歷史。
曾前德雖然脾氣不好,內心應該是柔軟的,為了減輕工人們的勞動負擔,他買了一臺電動破碎機用于碎曲。
呂相芬說,當時的生產區和生活區是同一棟建筑,也就是那“幾間爛瓦房”,曾前德當時正在屋里睡覺,呂相芬他們幾個工人對破碎機給予了人類永恒的、天賦的巨大好奇心,想嘗試一下喂料的料塊最大能有多大——在破碎機把曲藥打成小顆粒之前,仍然要先行人工把曲藥手工敲碎成雞蛋大小的塊狀,然后再投入破碎機,這個過程叫喂料。
呂相芬當時才十八九歲,相當調皮,也很有探索精神,他拿起一塊拳頭大小的曲藥,投入了破碎機,想檢驗一下破碎機的胃口,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咣當”一聲巨響,破碎機停了。
把破碎機當寶貝疙瘩的曾前德這下午覺也不睡了,披著衣服踢開門就罵:“是哪個把破碎機整壞了!”呂相芬也火了,不示弱:“我整壞的,啷個!”
回憶起往事,爽朗的老太太哈哈大笑:“我也不知道怎么罵男生,一急眼就脫口而出了!
參考后來兩個人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這件事應該沒有絲毫影響兩個人的關系,開山拓土的好兒女,都有一顆海納百川的廣闊心靈。
三個人的事業,這就算是開張了。
性格強悍的曾前德,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巨大的事業心和戰斗力。
當時黃金坪還不通公路,前述的那臺發電機,就是先用汽車把它從縣城運到酒廠下游的土城——離黃金坪最近的通車點,然后搬到船上,由纖夫人力拖拉,溯赤水河而上,一直拉到二郎灘,再一步步抬進廠里。
黃金坪到縣城50里,到河對岸的四川20里,到茅臺酒廠150里,曾前德帶著兩個伙伴,靠的就是那一雙欺山趕海的鐵板腳。
大家湊了一些錢,三個人步行30里,到回龍區糧管所(舊時糧食專賣機構)買來糧食,又到河對岸找四川人買來酒藥,這就開始烤酒了——人生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沒有膽量開始,怎么知道結束!沒有當年的想象力和曾前德的勇氣,哪來習酒公司今天的35億。
我們沒有資料表明曾前德的技術進步軌跡,確定無疑的是,在開始辦酒廠之前,他對釀酒一無所知。
偉大的酒師是怎么煉成的?有一個例子也許能給我們答案。1976年,習酒廠第二次開始研制醬香型白酒,但是從曾前德以下,沒有一個人知道醬香酒的生產工藝。經過多方尋找,曾前德驚喜的發現自己有個遠房老表在茅臺酒廠上班,可以帶人到車間里面參觀。
進取型的人生總是充滿刺激,習酒廠離茅臺酒廠150里山路,曾前德打著手電筒一個晚上就走到,第二天跟著老表到車間看、摸、有機會就上手,直到老表下班,又沿著赤水河坐小船(從黃金坪到茅臺是逆水,那時候機動船還很少,船只都靠纖夫拉,一般逆水上行只拉貨不載客,從茅臺到黃金坪是順水,船載客)回到習酒廠……這種“偷師學藝”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幾十次,每次都是如此。要知道,這時候的習酒廠發展得很好,曾前德已經是個“大人物”了,誰能想到一夜走50里山路的艱辛,會發生在這樣一個人身上呢。
我們手上有一張曾前德的照片,他臉龐瘦削,線條硬朗,看起來就是很霸道的氣質,但是表情卻是笑笑的。相片是黑白相片,但是即使是黑白照片,也看得出他皮膚硬黑,應該是長年勞作留下的歲月印痕。
我們沒有數據表明從1962年到1967年5年之間發生了什么,但是從現象上看,曾前德是成功的,團隊規模壯大了。
《習酒故事》 習酒公司內部資料,2017年編
《振興之路》 習酒公司內部資料,2008年編
《貴州習水酒廠一九七三年-一九九四年工作總結》習酒公司檔案(1973-1994)
《貴州習水酒廠整頓以來的工作報告》習酒公司檔案(1983年)
《中共習水縣委組織部文件(干任第084號)》習酒公司檔案(1984年)
《貴州省商業廳文件,黔商(85)工字第37號》習酒公司檔案(1985年)
《習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習府辦(1985)第080號》習酒公司檔案(1985年)
《樹立新目標,再上新臺階》陳星國 習酒公司檔案(1992年)
《改革大潮中的習酒公司》陳星國 習酒公司檔案(1993年)……
撰文:肖科
攝影:趙彎彎 杜青衣 張煒 習酒公司資料圖